众合网 抗战烈士牺牲80年后,我们帮助他们找到了亲人
通州区永乐店镇后营村有一处烈士墓,埋葬着刘守义(牺牲时名为刘守文)、常贵财及张福宽三位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烈士。作为当年那场战斗的亲历者,后营村党支部原书记张百川一直在讲述烈士的事迹,直至因病去世。张百川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烈士的家人。而在近百公里外的密云,也有几个家庭在寻找当年那场战斗中牺牲的亲人,由于不清楚烈士的具体埋葬地,很多人抱憾终生。
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大量查阅资料,辗转多地寻访,并得到相关部门及热心人士的大力协助。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“红色接力”终于有了成果,刘守义和张福宽两位烈士的亲人在密云被找到了。
缘起
守墓80年却难寻烈士亲人
在通州区永乐店镇后营村东北隅,坐落着一处革命烈士墓地,这里松柏环绕,氛围肃穆。三位抗战烈士刘守文、常贵财、张福宽长眠于此。
每年清明节,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广都会站在烈士墓碑前,讲述烈士的事迹,这是他从前辈张百川手里接下来的任务。

张百川小时候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,参与了当年那场战斗。1945年初,抗战胜利曙光在望,可是盘踞在永乐店镇的日伪军仍负隅顽抗。他们经常到周边村庄抓壮丁、抢粮食,无恶不作,老百姓深受其害。为保护群众,根据上级决定,晋察冀军区第十四军分区十六团决定铲除永乐店镇的日伪军。
当时,后营村是游击区,是东经港沟河桥和王家摆北运河大桥到达解放区的必经之地。八路军经常夜里来白天走,有时还在“堡垒户”(指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或根据地中,为八路军、抗日干部及组织提供隐蔽、保护和支援的群众家庭或农户)家里吃饭休息。遇到敌人来了,往东走上十几里,过了运河就安全了。
当时后营村张百川家就是一个“堡垒户”,其本人又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,八路军经常来到他家。1945年4月4日晚,参战部队在后营村进行了战前动员。战士摩拳擦掌,群众更是积极报名,很快组成了带路组、梯子组和担架组等80多人的支前队伍。
4月5日凌晨1时许,八路军部队首长下达作战命令。一支由八路军战士和支前小组组成的队伍急行军20里,迅速而秘密地来到永乐店镇外围待命。凌晨3时,随着冲锋号吹响,总攻全面开始。梯子队一马当先,搭好梯子,战士们迅速登上城墙冲进敌人据点。随着喊杀声四起,枪声、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。还在睡梦中的敌人被惊醒,慌忙进行抵抗,有的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成了俘虏。
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拼杀,战斗胜利结束。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37人,俘虏130人,缴获一批枪支弹药。
不幸的是,八路军也付出沉重代价。战斗结束后,大家发现胸口流着鲜血、双手还抱着刺刀的排长刘守文,与敌人贴身肉搏、同归于尽的班长常贵财,双手持枪、倒于矮墙之下的副班长孙贺祥,紧握着冲锋号、倒在围墙边的司号长杜广智,紧抱步枪、壮烈牺牲于锅炉旁的战士张福宽。
五位烈士遗体被抬回后营村,简短的告别仪式后,埋葬在村里娘娘庙东侧的一处水沟边,五座坟头一字排开,这就是五位烈士最早的墓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五位烈士中的孙贺祥和杜广智的遗骨先后被家属认领移走,后营村只留下刘守文、常贵财、张福宽三位烈士的墓地。
此后数年,墓地虽几经迁移,但后营村历届村干部一直关心烈士墓地的维护,使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。1973年,因村内基本核算单位调整,墓地恰好在新扩场院范围之内。村党支部原书记张百川为了避免墓地遭到破坏,便将三位烈士的遗骨南移百米重新安葬,并用砖砌起了墓碑。1992年4月,又因村内规划建房需要占用这一带土地,村党支部又协调将烈士遗骨移至村东北的空地,并立起墓碑,刻写碑文。2005年9月,永乐店镇党委、镇政府重修墓地,栽植松柏,竖起了汉白玉墓碑。2019年,后营村烈士墓成为通州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通往烈士墓的路此前不太好走,永乐店镇政府还专门出资修了路。李学广说,后营村面积不大,却十分有名,因为大家都知道,这里安葬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。很多后营村村民都是听着烈士事迹长大的,几代人80年来一直为烈士守墓。
“张百川老书记作为当年那场战斗的亲历者,生前一直在讲述烈士事迹,就是希望烈士精神能够代代相传。”李学广说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当时张百川老人身体抱恙,不能长时间站立,走路需要人搀扶,但他仍坚持来到烈士墓前,为正在扫墓的学生讲述烈士事迹。2016年,张百川老人因病去世,李学广接棒继续讲述烈士事迹。如今,李学广将要退休,他嘱咐村干部要将烈士事迹一直讲下去。
“这段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,不能丢在我们手里。”李学广说,张百川老人生前也想为三位烈士寻找家属,但除了烈士名字再无更多线索。“虽然我们不知道几位烈士来自哪里,还有没有亲人,但全村人守着烈士墓已经80年,以后还会一直守下去,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。”李学广说。
寻访
张福宽烈士牺牲时年仅15岁
了解到后营村三位烈士的信息后,记者立即着手为烈士寻亲。在中华英烈网上查询得知,除了通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传了张福宽烈士的信息,还有一位张福宽烈士的信息是由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传的,该烈士的牺牲地为通县永乐店。记者查阅资料,如今的通州区正是此前的通县。
中华英烈网上的北京市烈士名录里并没有刘守文烈士,山西省侯马市倒是有一位刘守文烈士,该烈士生前也曾担任排长。记者联系到侯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,经过进一步核实,该市的刘守文烈士与牺牲在北京的刘守文烈士信息并不吻合。
于是,记者对北京市烈士名录进一步排查,发现有一位籍贯是密云的刘守义烈士,牺牲地是通县永乐店,其信息与刘守文烈士高度吻合。由于“义”字和“文”字较为形似,会不会是烈士姓名誊写时出现了错误?
带着疑问,记者又在中华英烈网上查询到孙贺祥烈士的信息,其籍贯为密云区,牺牲地同样是通县永乐店。通过与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实,孙贺祥、张福宽、刘守义烈士同年同月牺牲于通县永乐店,由此可以基本推断出,三名烈士就是长眠于通州区永乐店镇的孙贺祥、张福宽、刘守文烈士。
通过查阅《密云县志》等资料,记者了解到,张福宽烈士的籍贯为如今的密云区穆家峪镇。在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公安部门的协查下,记者得知,张福宽烈士的亲属可能居住在穆家峪镇羊山村。
随后,记者专程前往羊山村,寻访了大半个村子,可是多位受访老人均表示没有听说过张福宽烈士。不过有老人提到,村民王有才是烈属,家里有一位长辈参军后牺牲在了外地。
在一位热心老人的带领下,记者来到王有才家走访求证。王有才说,他的这位长辈是抗美援朝烈士,目前长眠于朝鲜,并非记者要找的张福宽烈士。听到记者正在为烈士寻亲,王有才夫妇十分热心,不断向亲戚朋友打听,最终得知张福宽烈士是村民王恩生的长辈。
随后,王有才热心地带记者来到王恩生家走访求证。“张福宽是我的舅舅,当年参军后再也没有回来。”王恩生说,他听母亲生前提起过,当年八路军来村里征兵,年纪尚轻的舅舅毫不犹豫报了名,没想到就此天人永隔。“虽然母亲生前老是念叨舅舅,但是之前交通不方便,舅舅牺牲后具体被安葬在哪里,我们一直不知道。”如今,再次听到关于舅舅的消息,71岁的王恩生很动容。

王恩生至今还保留着张福宽的《烈士证明书》,上面明确写着张福宽烈士的牺牲地点为通县永乐店,部队番号为晋察冀军区第十四军分区十六团。《烈士证明书》上记载,张福宽烈士出生于1930年,由此可以推断他牺牲时年仅15岁。
追忆
刘守义烈士多位亲人抱憾终生
为刘守义烈士寻亲的过程颇为曲折。《密云县志》等资料记载,刘守义烈士的籍贯有两个,分别为不老屯镇和西田各庄镇。在密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公安部门的协查下,记者得知,刘守义烈士的亲属可能居住在董各庄村。不过,密云区目前有两个董各庄村,分别位于不老屯镇和西田各庄镇。
记者向不老屯镇董各庄村的不少老人打听,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刘守义烈士。不过,有老人提到,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时,很多董各庄村村民分别搬迁到了西田各庄镇的渤海寨村、董各庄村等地。有消息称,渤海寨村有一位刘姓烈士。随后,记者前往渤海寨村走访。经过一番打听,此前有老人提到的刘姓烈士为抗美援朝烈士,并非刘守义烈士。

村里老人还提到了其他几位烈士,热心村民霍连琴逐一帮忙核实,均与刘守义烈士的信息不吻合。
记者又来到西田各庄镇董各庄村走访。在向几十位老人打听后,终于有两位老人表示听说过刘守义烈士。据知情老人回忆,刘守义烈士当年参加八路军后牺牲在外地,他的弟弟曾在本村居住,不过已经去世多年,烈士的侄女多年前也搬离了本村。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记者联系到刘守义烈士的侄女刘桂琴。刘桂琴说,他们家在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时,从不老屯镇董各庄村搬迁到了西田各庄镇董各庄村,可能这就是烈士的籍贯被记载为不老屯镇和西田各庄镇的原因。
刘桂琴回忆,抗战期间,家里有亲戚参加八路军后做了交通员,伯父刘守义受此影响,也参加了八路军,后来在部队里担任排长。“伯父在外面的名字叫刘守文,听说是为了躲避日伪军的搜查。”刘桂琴说,伯父参军后,经常有汉奸告密,日伪军常来家里搜查,就连老鼠洞都不放过。
刘守义有一次回家,请求弟弟和弟媳帮忙保存一个小本子,刘守义的弟媳将小本子缝在内衣里,这才躲过了一轮轮搜查。“我伯父回来后感激涕零,说家人救了很多八路军战士的命,因为那个小本子里有伯父所在部队的全部人员名单。”刘桂琴说。
刘桂琴听父母生前说过,伯父刘守义有好几年没有回家探亲,家人一度以为他牺牲了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戴着礼帽和墨镜的男子突然闯入家里,家人充满了警惕,但都没认出来是谁。直到该男子开口说话,大家才认出是刘守义,全家人喜极而泣。“晚上送别我伯父的时候,我爸把他搂在怀里痛哭,嘴里不停说着,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。”刘桂琴说,当时兄弟俩一步一回头,伯父留下一句“替我照顾好家人”后,便再次义无反顾奔赴战场。
刘守义牺牲后,刘桂琴的父亲曾去认尸,当时多位战士的遗体都血肉模糊,刘桂琴的父亲无法分辨出哪具遗体是自己哥哥的。当时的惨烈场景无疑给刘桂琴的父亲留下了阴影,回来之后他很少提及相关细节及具体地址,因此大家都不知道刘守义烈士安葬在何处。
“伯父牺牲后,我奶奶伤心过度去世了。爷爷也忧思过度,晚年常说胡话,都与伯父有关。”刘桂琴说,爷爷后来在弥留之际,还喃喃自语“我大儿子骑马接我来了”。“伯父参军时已经结婚,牺牲之后伯母守寡多年。伯母后来改嫁了,她的继夫也早逝,多重打击之下,她的精神有些失常。有一次我去看她,她听到我是刘守义的侄女后,抱着我大哭。后来听说,她临终前,一直冲着一个方向喊我伯父的名字,没有合眼就去世了。”刘桂琴说。
新中国成立后,刘守义的一位战友曾来到村里,据他讲述,刘守义是在攻打一处日伪军据点时牺牲的。这场战斗发生在黑夜,当时日伪军使用了照明弹,为了掩护一位十五六岁的小战士,刘守义奋不顾身将小战士护在身下,却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后背,英勇牺牲。
“我伯父救下的这位小战士,在战斗结束后痛哭流涕,听说我伯父没有子女,他就从被子上扯下来一块白布,为我伯父戴孝。”刘桂琴说,后来这位小战士想亲自登门慰问,但是没多久他也在另一场战斗中牺牲了。
尽管不知道伯父安葬在何处,但每年清明节,刘桂琴都会遥祭伯父。时隔80年,当刘守义、张福宽烈士的亲人得知烈士的安葬地,回忆起烈士生前革命战斗的经历,无不动容落泪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刘桂琴、王恩生均表示,要尽快前往通州祭扫先烈。“我永远以舅舅为荣,没有这些革命先烈,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,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。”王恩生说。
遗憾的是,常贵财烈士的亲人至今未能找到。记者会继续寻访下去,希望早日能够帮助烈士与其亲人“重逢”。
记者:孙延安
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股米配资网 从规划到录取:美藤留学以专业之姿筑梦每一步_名校_背景_世界
- 下一篇:没有了